下载APP 关注公众号

金螳螂逾百亿应收款压顶,朱兴良怎么破?

深度观察 时间: 2025-11-05

应收账款的居高不下,直接导致金螳螂的经营现金流“入不敷出”的窘境。

近日,装修装饰行业龙头金螳螂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营收132.75亿元同比下滑9.2%,归母净利润3.82亿元降幅扩大至18.47%,而应收账款余额高达109.64亿元的,地产行业的极速下行把压力都给到了上游建筑商。这些钱能收回多少很难说,我们看到前三季度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就高达一个亿。



01

财报亮红灯

金螳螂三季报盈利端收缩明显。前三季度132.75亿元的营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的146.21亿元减少了13.46亿元,降幅达9.2%,已连续两个季度扩大——2025年一季度营收同比降幅为4.5%,半年报时已增至7.8%。

利润端的表现更为惨淡。3.82亿元的归母净利润较去年同期的4.69亿元缩水18.47%,而第三季度单季数据更显刺眼:当季实现净利润仅2366.64万元,同比大幅下滑80.87%,相当于每天净赚不足26万元,较去年同期每天130万元的盈利水平相去甚远。

从盈利能力指标看,金螳螂的销售净毛率已从2024年三季度的12.93%降至2025年同期的12.64%。这说明利润下滑主要不是成本端压力,而是营收规模收缩带来的规模效应减弱,以及资产减值损失的侵蚀。


金螳螂实控人、创始人朱兴良

02

应收款大山

在营收利润双降的背后,最令人担忧的是金螳螂日益膨胀的应收账款规模。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高达109.64亿元,这一数字不仅较2024年末的98.7亿元增长11.1%,更相当于2024年全年5.44亿元归母净利润的2015.96%。换句话说,即便公司未来20年保持2024年的盈利水平且不分红,也未必能完全收回这些“账面财富”。

更棘手的是,这些应收账款正加速转化为实际损失。2025年前三季度,金螳螂合计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0087亿元,占2024年度净利润的18.55%。这意味着去年近五分之一的盈利,已被今年的坏账风险吞噬。

从行业特性看,建筑装饰企业的应收账款主要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和政府类项目,前者受地产行业调整影响回款能力锐减,后者则普遍存在付款周期长的问题。

当前房地产市场仍在调整,无论是房企合作项目还是个人家装客户,付款能力都可能承压。若应收账款继续增加,坏账风险会随之上升,一旦出现坏账,本就微薄的净利润可能瞬间被吞噬。

03

现金流告急

应收账款的居高不下,直接导致金螳螂的经营现金流“入不敷出”的窘境。

2025年前三季度,金螳螂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19亿元,这已是连续第三个季度出现经营现金流净流出。

经营现金流的恶化,直接冲击着公司的流动性安全。虽然截至2025年9月末,金螳螂的流动比率为1.47,但是流动资产中大部分是应收账款和存货,现金和交易金融资产合计只占流动资产的20%。

回顾今年4月,金螳螂在互动平台还曾表示“公司银行存款充裕,资金流动性良好,年度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持续增长”。但短短半年后,三季报便暴露了现金流的困境。

截至11月4日,金螳螂股价报收339元,较年初下跌3.31%,且股价连续5年下跌。市值仅剩90亿元,较巅峰时期缩水超80%。



04

艰难的转型

金螳螂的资金链问题主要来源国内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和房企拖欠账款。公司近年来重点拓展的政府类公装项目,虽然违约风险较低,但普遍存在付款周期长、结算流程复杂的问题,导致资金占用时间过长。

而原本回款较快的家装业务,又受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影响出现萎缩,进一步加剧了资金回笼压力。

为了拓展新的收入来源,金螳螂已开始收缩对高风险房企客户的敞口,转而拓展医疗、教育等公共建筑装饰领域,并加大家装数字化投入,试图通过C端业务改善现金流。

但转型需要时间,2024年金螳螂承接公装业务占比近90%,家装业务收入占比才10%出头,短期内难以扛起现金流“造血”的重任。


展开
打开APP阅读剩余60%内容
{{detail.title}}
{{detail.summary}}
{{detail.questions[0].answers[0].title}} {{detail.questions[0].answers[1].title}}
{{detail.vote.bluePercentage}}  ({{detail.vote.blueCount}}人支持)
{{detail.vote.redPercentage}}  ({{detail.vote.redCount}}人支持)
你已支持左边 你已支持右边
投票
投票
来源:财经任来风 法律声明

77°全球家居新媒体所有文章/评论属于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77°全球家居新媒体的观点和立场!77°全球家居新媒体致力于打造全球泛家居产业的信息平 台,所有内容和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机构或者媒体转载,如需进一步了解详情请联系邮箱: news@77D.cn。部分引用或者转载的信息,我们已主动联络作者或者机构获取授权,如果您发现 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点此反馈,我们将及时处理。

77icon
报料建议:INFO@77D.CN
新闻服务:020-28678977 展会服务:020-28678972 招聘服务:020-28678999
COPYRIGHT ©广东柒柒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本站由 提供计算与安全服务 粤公网安备 44011302003105号
APP下载
77app下载
77度公众号
77公众号
JJR公众号
JJR公众号